电影《青春之歌》HD在线免费观看

青春之歌7.1

导演:崔嵬 / 陈怀皑

演员:劳力 / 马晨曦 / 林东升 / 赵联 / 王炳彧 / 邵华 / 秦怡 / 于是之 / 葛存壮 / 王人美 / 张亮 / 秦文 / 张逸生 / 封顺 / 曹增银

年份:1959

地区:大陆

立即播放分享给好友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线路2

正片

故事精髓

黑暗的年代,世道离乱,人的尊严和生命比纸还贱。拥有悲苦人生的中学生林道静(谢芳 饰)一度试图蹈海自杀,关键时刻却被来自北大的余永泽(于是之 饰)救下,从此她的人生有了曙光和转机。因不满校方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林愤而辞职,辗转来至北平见到了余永泽。几经周折与磨难,两个有情人终于走到一起。无奈随着局势的风云变幻和长时间近距离的相处,林和余二人的思想分歧越来越大,在一次集会上,林邂逅共产党人卢嘉川(康泰 饰),她从对方手中得到许多进步书籍,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也让她恍如大梦初醒一般,渐渐明了存在于世的意义,以及人生奋斗的方向。从此,林道静走上了一条极不平凡且充满危险和考验的革命之路……
本片根据杨沫的同名自传体长篇小说改编。

网友热议

  • 来自网友【飞鸣镝】的评论 ▲电影《青春之歌》里,谢芳扮演的林道静在北海公园五龙亭里念诗表达对卢嘉川的情愫。《青春之歌》是谢芳第一次参演的电影 以下是我最近自制的详尽字幕版《青春之歌》↓ 网址:https://b23.tv/g2ltkzB站的BV号:BV1ky4y1v7Mo---------本文作者简介---------谢芳(1935年11月1日~),原名谢怀复,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原籍湖南省益阳市,中国大陆著名女演员、电影表演艺术家。1951年毕业后被中南文工团吸收为歌剧演员。195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青春之歌》,从此步入影坛。凭借在《青春之歌》中的突出表现,于1961年获评文化部的“新中国人民演员”称号(俗称“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1963年开始担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同年主演了谢铁骊执导的彩色电影《早春二月》。1965年,主演谢晋执导的彩色剧情电影《舞台姐妹》。1976年,由其主演的剧情电影《山花》上映。1981年,主演人物传记电影《李清照》。1986年,主演古装电影《文成公主》。1999年,主演剧情电影《九九艳阳天》。2015年,谢芳获得第15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16年,谢芳获得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生成就奖。本文是《青春之歌》的女主演谢芳写的电影创作文章,原载于《电影艺术》1960年第8期,由我拍摄书影和扫描为电子文本后再进行校正编辑,拍摄的书籍文献是《〈青春之歌〉——从小说到电影》的第262页~267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7月第1版,1964年7月北京第2次印刷,全书共449页。 ✄---------------------------------- 扮演林道静的体会 ◎谢芳(本文原载于《电影艺术》1960年第8期)我简单地谈谈扮演林道静的创作经过,向党和同志们汇报我的工作,希望能得到各界老师们的指点。开始接受任务时心里很紧张。当时几乎全国各地都关心着《青春之歌》的拍摄,许多热心的观众还拟出全部演员名单寄到北京电影制片厂。这说明小说在群众中影响之深,也说明读者要求把《青春之歌》小说搬上银幕的强烈愿望。尤其作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剧目,要求水平就更高。而主要角色的成败是会直接关系到一部影片的质量的。可是我能行吗?当时不仅我自己怀疑,就是有些同志也为我担着一份心。就在这时候,党和领导同志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力量。中央文化部负责同志在决定演员时说:“新生的东西总是有缺点的,不能要求十全十美,对新生力量应该大力培养和扶植。”导演崔嵬同志也对我说:“林道静的戏对你来说是重的,你的能力我们也知道,只要我们真正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有所成就,达到一定的水平不难。”听了这些话我开始有了信心,心想这是党交给我的任务,是党对新生力量的培养和爱护,我应该有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最初我对电影的表演,由于没有经验,曾经产生过神秘观念,因此思想上负担很重。例如在拍林道静投海遇救后向余永泽叙述自己悲惨身世的一场戏中,要求演员充分相信规定情境。在开拍以前,导演对我说:“演员从他化妆时开始,就应该沉浸到角色的规定情境中去,要有准确的自我感觉。”当时我就老老实实地按着导演的话去做。为了避免感染到现实生活中欢乐、愉快的气氛,那天从早上起来,无论是走路、吃饭、化妆,我尽量不和人说话,不理会周围的任何事物,化好妆后我一人躲在一个角落里,我不断默念着我的角色的悲惨身世,尽力培养自己一种悲凄的愤慨的情绪,就好像我真的刚刚自杀过一样;我不断地把情绪酝酿到接近饱和点,随时准备拍摄。但是,在拍摄过程中,又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障碍,有的镜头不得不反复拍好几次。这时候,情绪就不容易保持,就要求用各种想象、视象、假设来充实自己,相信规定情境。这是一种很艰苦的劳动,需要演员有毅力,有耐心,丝毫不能放松或思想开一点点小差,否则情绪就难于收拾起来了。从这以后,我开始破除了电影表演的迷信,认识到任何经验都是从认真的、平凡的劳动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都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艰苦的劳动。我深深体会到:一个演员首先应该政治挂帅,消除个人的杂念才能演好戏。有时演员的紧张,是由于有个人杂念,没有全身心地深入角色的规定情境中而造成的。譬如有一次拍一个看书的镜头,拍了好几次,都没有达到导演的要求,当时虽然还在练习戏,思想却开了小差:一方面怕影响工作,同时也怕别人笑话,因此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转。我立即意识到并制止了这种出于个人自尊心的杂念,狠狠地进行了自我批评,下决心完成这个镜头,不许考虑个人得失。最后终于完成了。我想,这次能扮演林道静,和党对我的教导是分不开的,而政治挂帅,鼓足干劲,老老实实地艰苦劳动则是我最重要的心得和体会,离开这个前提,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由于我水平低,起先我不信任自己能完成角色任务,在看样片时总怀疑银幕上的形象不是林道静。如何掌握和刻划林道静的性格,我虽然也有些想法,但却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这些问题常常使我苦恼,甚至一边拍摄一边还在怀疑。当我说出了这些想法以后,两位导演对我说:“既然选定你担任这个角色,就说明你具备了一定的适于角色的气质和条件,在这个基础上你必须进一步理解和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和她所处的时代背景,你必须有信心,要从自我出发,要相信:‘我就是她’,这样你才有了塑造这个人物的可能。”我领悟了这些话后,我的表演就有了实际的基础和根据,扮演林道静的信念逐渐树立起来了。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一个演员如果否认从自我出发、没有强烈的自信心,是演不好戏的。另外,在拍摄中间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说法:林道静参加革命所走的道路太顺利、太简单了。难道她没有软弱、动摇过吗?认为她这样坚强是不可信的。因此有人要求能描写一些林道静的私人感情生活,写些她在考验面前内心的矛盾斗争;有些人还觉得导演把林道静对卢嘉川的感情删去是一种遗憾,损失了人物多方面的色彩。当时这些说法也曾经使我动摇过。崔嵬同志给了明确的答案,他说:“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是每一个革命者都必需走一段弯路,受点挫折的;有的人由于他接受革命教育的机会多,加上他自己能全心全意听党的话,跟党走,有错误和缺点也都在党的指导下纠正了,而林道静所以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正是这些地方吗?为什么非得要找些不健康的情绪,寻找些矛盾和痛苦的感情呢?尤其作为艺术加工,为什么不能把我们的主人公更加理想化呢?”现在看来,去掉林道静和卢嘉川的隐晦的爱情,去掉一些林道静的脆弱、娇柔的方面恰恰正是影片成功的一面,使得影片对人民的教育意义更大,使人物更加具有说服力。而那种单纯追求“复杂”“细致”“真实”的“色彩丰富”的感情,多多少少是受了些资产阶级所谓“人情味”的思想影响的。《青春之歌》之所以受到群众的欢迎,首先是由于思想性高,使人们受到了革命教育,其次才是艺术欣赏。这是我从观众来信中明显地体会到的。下面想说说我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林道静从一个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知识青年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这个过程是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最先,由于自己不幸的身世,以及在家庭里从小所受到的痛苦折磨,使她对家庭充满了仇恨,像当时许多受压迫的青年学生一样,她反抗旧礼教,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独立自由,但是却毫无阶级觉悟,只是孤军奋斗、脱离实际的空想者。而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基于爱国热情,她开始跳出了个人狭小的天地,把个人的命运和人民大众的命运结合起来,并且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接触革命。这一阶段基本上出于小资产阶级的狂热,参加革命是为了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不枉此生。而最后,在党的教导下,参加了实际斗争,与工农相结合,开始懂得革命的道理,背叛自己的阶级,建立无产阶级革命世界观与人生观,在实际斗争中锻炼成为一个坚强的共产党员。如何掌握角色逐步成长的过程,是导演和演员经常考虑的问题。尤其由于电影不是按照顺序拍的,演员如果心里没有总谱,就很难掌握人物思想,性格发展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例如拍林道静在白莉苹家度除夕的一场戏时,我为了强调林道静不时对新鲜事物的好学精神,就处理她比较成熟,并已经看过一些革命书籍。因此当卢嘉川问道:“你知道地球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苏联吗?”我的潜台词是:“听说过,可是……”(下边导演规定林道静的潜台词是:“你别再问了,革命道理我什么也不知道。”)导演要求我处理成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幼稚无知的青年。当时我还不能完全接受,但现在看来,才知道其重要性。如果照我那样处理,后面的戏就无法发展了,就不能显示出党对林道静的影响和教育了。又如在拍摄和余永泽最后决裂的一场戏中,当余永泽说:“你别忘了你是我的妻子,你必须服从我。”镜头推成我的近景。导演要求我异常庄严、平静,而又十分深沉,从精神上显示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威力。这一个镜头导演花费了很大的力量,要求特别严格,表现接受了革命教育以后的林道静已经和起初出现在卢嘉川面前的小学生是迥然不同的了。但是林道静的性格发展并没有结束,如在两次被捕中,由于林道静没有经验,因此她的幼稚莽撞的一面又得到重现,而没有去强调表现她成熟冷静的一面。这是真实的,是符合人物的实际情况的。最后林道静在“一二九”运动中的出现,则是比较浑厚严谨了,和以前的浮躁狂热成了鮮明的对比。这些例子都说明一个演员掌握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该多么重要。而我限于经验,很多地方是没能掌握好的。作为歌剧演员第一次担任电影里的角色,在技术、经验上遇到的困难也是不少的。过去舞台上借助于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感情较多,而电影则要求更加接近生活,更加真实一些;过去舞台上演戏是从头到尾感情比较连贯,而电影是一个一个镜头分散拍的,这就要求演员在很短时间里能很快地掌握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自我感觉,并且要求注意镜头之间的衔接,要善于积蓄感情。起初由于没有经验,往往紧张一天,到真正拍戏的时候,却已经精疲力尽了。另外,要有丰富的准确的内心独白,要善于寻找视象和声音来充实自己的内心活动。如在拍入党时,有一个很长的没有对话的镜头,当时我仿佛真看见了五彩缤纷、光芒万丈的长虹,看见人们高举着红旗和鲜花在向一个金碧辉煌的大门前进着;接着看见一个个熟悉的脸,有卢嘉川、江华、林红,以及王晓燕、俞淑秀,并似乎看见他们在含笑向我点头,表示他们的祝贺,等等。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想象、视象,内心情绪就会空白。又如林道静打开卢嘉川交给她的小包,看见了共产党的标语时,导演要求演员慢慢地站立起来;而这个动作应该有极其庄严、崇高的感情支配着。当时,我内心里响起了《国际歌》的声音,身体就自然地站起来了。演员应该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他所想到的、看到的和他所理解的,应该比表现出来的要多得多。这些只是我一些初步的体会,有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指教。总的说来,我的表演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很低的,在整个戏的处理上,由于缺乏经验,还不知道如何下笔墨,该放的没有放开,该强调的没有强调够,戏还显得平,重点不突出,有些戏则演得很浅,不够充实。这一切都还需要我今后努力学习,尤其是政治思想上的提高是最重要的。 ---------------- ★ ---------------- 更多内容请关注本人公众号↓↓↓
我们仅提供视频和图片浏览服务,本站不负责存储,侵权请及时通知。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