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好多鱼】的评论先问个问题:什么样的女孩儿追的人最多?大部分人会不假思索回答:越漂亮的女孩儿,追求者越多。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女孩儿太漂亮会让爱慕者自惭形秽,真正追她的人反而不多。而那些稍有姿色的女孩儿,她们的美没有攻击性和距离感,给男孩们一种“只要努力一把就能追到手”的感觉,因此在恋爱市场最受欢迎。我们今天谈的陈思诚电影就是这种“稍有姿色的女孩儿”,一方面你会觉得他拍的电影有点儿俗,不高级,一方面你却看得特别爽。比如最近热映的《误杀》,就是典型的“陈思诚电影”。《误杀》是一部犯罪悬疑片,翻拍自印度2015年的电影《误杀瞒天记》。犯罪题材决定了它很小众,与“爆款”无缘了;翻拍片意味着提前把谜底透露给大家,更加索然无味。可是上映一周,本片的口碑和票房两开花:豆瓣7.7分,作为一部国产翻拍片是一个很高的分数了;票房一骑绝尘,突破了3亿,是贺岁档一匹成色十足的黑马。有人说了,《误杀》的导演是青年导演柯汶利,陈思诚只是本片的监制,把《误杀》归为“陈思诚电影”是否有失偏颇?别急,陈思诚虽然只是监制,但从《误杀》曝光的花絮来看,许多镜头都是陈思诚上手指导的,而且从成片来看,本片从镜头语言,到人物刻画,到节奏的把控,包括彩蛋的设置都是和《唐人街探案》系列一脉相承的,比如这两天《唐人街探案3》曝光了最新海报,肖扬赫然在列,有网友就开玩笑:“肖扬这是刚从《误杀》的片场赶过来吧,衣服都来不及换。”而导演柯汶利在《误杀》只拍过一部30分钟的短片《自由人》,在《误杀》的拍摄中他主要的贡献是对光影精准把控,比如陈冲在百叶窗前接电话,通过光影的变换反映人物复杂的内心。更多的时候柯汶利导演的角色是个执行者,将陈思诚的想法完整执行下来,这对于一个新人导演是大有裨益的。因此《误杀》里陈思诚之于柯汶利,就像《我不是药神》里徐峥之于文牧野,《受益人》里宁浩之于申奥。《误杀》就是一部血统纯正的“陈思诚电影”。《误杀》在宣传时,主演谭卓接受了我们皮皮电影的专访,她对陈思诚的评价是“中国最好的类型片导演之一”。这个评价特别准确,陈思诚是真正把观众当上帝,在他的电影里,当然也有作为一个创作者的个性表达,但在关键的节点,他一定收起锋芒,接地气地将那些观众可能遗漏的点,掰开了揉碎了一勺一勺喂给观众,电影有时是个省略的艺术,什么都说出来有点儿跌份儿,但观众在尝到那一勺甜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夸一句:真香。原版的《误杀瞒天记》将近两个半小时,故事固然精彩,但节奏略显拖沓,而且印度电影你懂的,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让人频频出戏,而《误杀》将剧情缩短了近半个小时,节奏更加紧凑,人物更加丰满,还上了价值,给了观众更大的信息量。《误杀》的改编概括起来就三点:爽点,爆点和泪点。先说爽点。网络爽文中有个百试不爽的套路就是“扮猪吃老虎”,《误杀》成功用了这个套路,本片的核心是肖扬扮演的父亲和陈冲扮演的警长之间的较量,肖扬就是那头“猪”,陈冲就是那只“老虎”。故事开篇,编剧极力渲染肖扬的“弱”和陈冲的“强”。肖扬方方面面都是弱鸡,他小学毕业,扮相邋遢,在外被恶警欺负,在家与大女儿不睦,只能窝在店里看电影度日。陈冲则强得可怕,她刚破了一宗悬案,罪犯有完美不在场证据,但她靠着缜密的推理和假的物证摧毁了罪犯的防线。这宗悬案的破获是原版中没有的,编剧设置这一悬案说明了两点:陈冲业务能力很强,为了达到目的她可以不择手段。肖扬和陈冲还有各自的对决口号。肖扬的口号是:“当你看了1000部以上的电影,这世上就没有什么离奇的事了”,陈冲的口号是:“当你破获了1000起以上的案件,这世上就没有破不了的案”。原版故事中,父亲是个浓眉大眼,身材高大,家庭和睦的“完人”,警长也是个有着职业污点的普通警长。经过这样修改,父亲变弱,警长变强,双方由势均力敌的“强强对抗”变成了爽文里的“扮猪吃老虎”,肖扬是设局人,陈冲是破局人,《误杀》的故事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一个小学生出题难倒了大学教授。这是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情节,完美迎合了大众的“庸俗审美”,这是第一个爽点。第二个爽点就是影片致敬了大量的悬疑电影。走进影院的观众大多数是犯罪悬疑片的爱好者,对经典电影更是如数家珍,当看到这种致敬时,顿时和创作者有一种“心有戚戚焉”的感觉。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部致敬的影片都对剧情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影片开头的越狱情节致敬了《肖申克的救赎》;肖扬越狱后发现被活埋,致敬了《活埋》;肖扬一家脱罪时对时间节点的把控致敬了《控方证人》;不在场的证明致敬了《蒙太奇》;女儿伪造成绩致敬了《天才枪手》;肖扬最后自首,妻女跟着自首致敬了《嫌疑犯X的献身》,片中没有提到这个电影,但提到了东野圭吾的另一个作品《白夜行》;肖扬最后在狱中对着镜头的凝视致敬了《杀人回忆》。这样的致敬与影片整体脉络是浑然一体的,观众没有丝毫突兀感,反而像按摩师按准了每个穴位,浑身那叫一个舒坦。说完了爽点,再说爆点。爽点是“情理之中”,爆点是“意料之外”。套路大家都会用,要想脱颖而出,创作者一定要给到观众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本片作为悬疑片最直接的爆点就是:如何制造不在场证明脱罪,原版电影已经给了漂亮的答案。作为翻拍片,这个爆点是影片的根基,不能动摇的,主创能做的就是夯实这个爆点。原版中的富二代只是偷拍,罪不至死,《误杀》改成了富二代性侵,明显触碰了道德底线,这样加重了富二代的罪过,让肖扬一家的脱罪赢得了足够的同情票,爆点到来的时候我们也更酣畅淋漓,不必背负太多的道德审判。原版中的去听经改成了去看拳击比赛,这个改编非常漂亮,导演利用蒙太奇的手法拍摄了行凶过程,拳击台上两位拳手激烈对抗,而在家中妻子和女儿与富二代紧张对峙,最后拳手将对手击倒,母女也将富二代击倒,这种蒙太奇的手法正是肖扬一家最后脱罪的手法,前后呼应。更妙的是,拳击比赛的现场,肖扬给旁人讲解,一个人吞舌的时候容易窒息,这为富二代后来会起死回生在棺材里挣扎埋下了伏笔。所以一个改编一箭双雕,妙。而在呈现犯罪经过时,本片一个改编也让人叫绝,肖扬一家的脱罪过程做了“影像化呈现”:他们2号做的事和3号做的事排成两列,最后事件碎片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完美“脱罪链”。这就是我前文所说的,陈思诚是把爆点掰开揉碎一口一口喂给了观众,很贴心,很过瘾! 本片还有个爆点就是眼神杀。看过《唐人街探案》的观众一定记得片尾张子枫那个诡异的笑脸,这是陈思诚独一无二的镜头语言,本片里他至少用了三次“眼神杀”:一次是小女儿目睹了母亲和姐姐埋尸过程;一次是肖扬偷听人们谈论破案进展时,一抬头,陈冲正恶狠狠盯着他;还有一次就是陈冲最后对着肖扬小女儿的咆哮,目眦尽裂。这三次眼神杀让人直观感受到了什么叫不寒而栗。除了“即点即着”的爆点,还有“细思极恐”的爆点。本片开头越狱和活埋的情节许多人看不懂,等看到结尾肖扬入狱后,开头这个爆点才引爆,让人直起鸡皮疙瘩。陈冲是个不择手段的警长,她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开头这个桥段很可能就是她引诱肖扬越狱然后用活埋报复的手法,当然许多人对此还有别的解读,但这个爆点毫无疑问激起了你二刷的兴趣。还有一家人脱罪后,小女儿在餐桌上用刀叉划桌子,被父亲制止,开始我们看不懂,等到棺材被挖开,看到棺材板上的血,我们才顿悟,小女儿的行为让父亲想到了富二代用手指划棺材板的声音。《误杀》还有个隐藏最深的爆点就是:羊!原版中羊只出现了一幕,不过是个替罪的道具。《误杀》里则将羊作为爆点,直接提升了影片的价值。就拿名字来说,原版《误杀瞒天记》翻译成英文名是VISUAL,视觉化的意思,形容主角用障眼法骗过了警察,比较浅白;而《误杀》的英文名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过来就是“没有牧羊人保护的绵羊” ,意译过来就是“乌合之众”,显然要深刻许多。在影片里,主创不动声色地在多处提到了“羊”,比如开头打出“误杀”字幕时出现了羊叫声;比如女儿课堂上老师说羊是群居动物,视力很差,单独行动容易被猎杀;比如父亲将富二代的车开入湖水时,身后有牧羊人放羊;比如被揭开棺材后,一头羊代替了富二代的尸体;比如暴乱后百姓说,羊只管好好吃草,哪里管得着谁褥他们的羊毛。这些羊有“替罪羊”、“待宰的羔羊”、“救赎”等意味,受限于篇幅我们不再展开说,但主创设置这个爆点就是希望给观众视觉冲击之余能有一些精神层面的思考,他们的野心值得肯定。最后说说本片的泪点,这是本片独创的。原版中主角脱罪后潇洒离开了警察局,而在这版中肖扬最后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主动自首,他自首前那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前面”与前面妻子那句“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是禽兽”遥相呼应,戳中了不少观众的泪点。不过也有观众会说,这不过是为了通过审查才这么改的,有一定道理,比如本片为了规避审查就把故事设定到了虚构中的寨国(其实就是个低配版的泰国),但依旧脱离不了中国的国情,作为一部类型片,前面玩得再疯再野没关系,到了结尾,《误杀》必须像《天才枪手》那样都兜回来,主角必须选择良心发现,投案自首。但《误杀》难能可贵的是,它在前期做了足够的铺垫,让主人公的转变流畅自然,让情感的流露尽量真挚动人。开头肖扬被大女儿看不起,因此做女儿的榜样一直是他心中的渴望;结尾小女儿偷偷将试卷分数从70改成了100,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伤害到了女儿的内心;而且影片还暗示了,富二代被母女击倒后并没有死去,真正的凶手很可能是闻讯赶回来的父亲肖扬,肖扬第二次去寺院时也被拒绝,对方说他身上不干净,也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最后的自首情节也就合情合理了。吹了《误杀》这么久,难道它就没有缺点吗?当然有,比如陈思诚电影的通病就是人物情感刻画不够,本片中父女间的情感刻画的太多粗糙,所以导致最后6位编剧绞尽脑汁为肖扬的自首做了铺垫,但前期他和女儿没有互动起来,他的牺牲依然无法抓住很多人的心,泪点在许多人看来也是尬点;再比如本片破案的关键是那句“查他近一年来的观影记录”,这句话代表了《误杀》全片的电影语言是不严肃的,可主创却希望用这钟不严肃的电影语言去探讨严肃的社会问题(富二代飞扬跋扈,校园霸凌,群众暴乱等),最后的结果是隔靴搔痒。但这些缺点,就是姑娘脸上的雀斑,腿上的赘肉,破坏了你对女神的想象,但也无形中给了你上去搭讪的勇气。许多人调侃陈思诚的油腻,但拍电影往往需要这种油腻,现在的电影圈更多的是自说自话的假清高,少了烟火气,陈思诚的油腻就让观众闻到了香甜的烟火气。大师无法量产,只有多一些像陈思诚这样敢于“说人话”的导演,才有土壤去培养“可以不说人话”的电影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