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Andreaston】的评论一个人坐在Hilton的餐厅里就着两杯gin and tonic water和一杯白水看完了《在乎你》-2019年我最期待的一部女性题材的电影。而立之年已过,口腹之欲不减,也是惭愧。酒很好喝,电影一般。关于女神的种种俞飞鸿需要靠她的一己之力撑起整部电影,她再也不是《牵手》《喜福会》《爱有来生》里那个从容的俞飞鸿,她表现得很吃力。而这种吃力是由种种不合理而来的吗?电影开头其实很不错,袁元刚刚失去了母亲,俞飞鸿的表现极其到位。她回忆起母亲时那种随时过境迁,却依然隐痛的眼神,让我想起《东方快车谋杀案》里Kenneth Branagh说 “there was someone once.”后那个经典的表情,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那个眼神,所谓“怅惘”,不过如斯。有一些痛,会过去,比如失恋,再爱一个人,也会淡的;但有些痛,一旦发生,就会伴随一生,每当想起,痛感都是新鲜的,时间越久就越痛,比如失去母亲,比如失去孩子。对俞飞鸿的身份定位拿捏很准确。比如俞飞鸿工作完去一家酒店的餐厅就餐,waiter很自然端上茶说:“今天来晚了。您的茶。”不知道是不是致敬《爱有来生》里那句:“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吧。”一看就是常客了。一些35到45岁的所谓单身成功女性就是这样的。每天只去固定的几家餐厅就餐,环境要安静,饮品的质量比菜品重要,通常吃鱼和起司沙拉,每周吃一次红肉,40岁以后尝试吃纯素。还有,她们有固定的生意伙伴,朋友,和性伴侣,每天生命里来来往往人物众多,但是独处空间广大。每周去三次健身房,体重长年维持在100斤,内心坚硬,处事身段却柔软,早就从一个艺术家,文人,或者学生变成了一个生意人。这些,在电影前半个小时里,俞飞鸿统统表现到位。她的访谈桥段,她都不需要去“演”,真实还原《十三邀》里的实情实景就好了。虽然用两个爱马仕来撑场面略显没必要。她应该多用自己品牌的配饰。Keiko出场后画面依然甜美而平静。人,在生命中的很多时候,是靠幻想活着的。小时候幻想身边有一个朋友,长大了幻想身边有一个帅到爆炸却又爱你至死的男人,老了要幻想什么我还不知道。臆想症不是一种病,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人太清醒,会死。在臆想里,人们构建的种种细节和台词,往往比现实生活还要生动,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戏剧,而戏剧是那样的打动人。电影垮下来是从袁元离开北京,来到北海道开始的,按说这是影片进入“揭秘”的高潮部分,就像《爱有来生》里最后女主望向镜子中自己一身嫁衣,哽咽凝泣的样子,前世今生种种,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应该是非常摄人心魄的。但是《在乎你》糊掉了。到日本有错吗?没有。因为日本的环境太特殊了,它是能把“失去”诠释得刻骨铭心的地方。2014年11月初,我突然失恋后第二天独自到日本旅行,北海道的树叶已经红了,京都却还可以穿裙子。从三十三间堂出来是下午5点,天开始下小雨,我不认识回民宿的路,不会坐公交,打不到车,我就在一天中最喧嚣的时候,一个人走在京都的雨里,到一个上坡的十字路口,我看着周围,真真切切感受到什么叫做天大地大里的孤独,失去生命中第一个深爱的男人的痛排山倒海一样向我涌过来,我眼睛看到的颜色,是我无数次在日本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打了柔光一样的色彩,我真的相信那不是一种技巧,那是真实的存在。之后去北海道,从小樽去登别,到了登别是刮着台风的夜里10点,在暴风骤雨里等了半个小时冲上去镇上的公交车,车上坐着4个看起来一共240岁,身高都不到1米5的老人,笑得和蔼,尝试和我交流,失败告终。到了镇上,我下车,司机拿了一把伞追上我用生硬的英文说:“保护自己,下次不要再这样了。”这不是电影,这是真实的日本。所以导演把女主的自我救赎安排在北海道是很合适的。但是当女主见到前夫的一刹那,我有一种“一杯绿茶已经为你准备好”的感觉。女主在前夫错愕深情的注视中,依然平静款款而笑,仿佛是蓄意回来宣示我就是可以对你招之则来挥之即去,谁让你爱我一样。这不是绿茶是什么?两人吃饭时,大泽隆夫笑得无比自然,而女神只是在做表情,尽力让自己的“笑”不显露出自己的皱纹,透过厚厚的粉,这一点也依然很难达到,不如放肆的笑起来就好了。送给婆婆自己设计的手套也显得极其不礼貌。婆婆其实是自己追求的反对者,是造成自己所谓成功的歪打正着的因素,像一个胜利者一样送出的拜礼看起来像一种炫耀。婆婆拿着儿媳妇验孕棒的镜头略让人不适。女主下水的一场戏本应直击人心扉,却一眼就可以识别出是在泳池里拍的。没人能在北海道冬季的水里表现的那样平静,那种受到极度刺激后的战栗女神没有表现出来。而且女神穿着棉毛裤在水下的各种pose,时而舒展,时而如胎儿般蜷缩,恕我直言,一概不美。另外,沙扬娜拉已说,成人礼场景只能显得多余,让电影拖沓冗长。任何一部电影,说完再见,就应再见,不必狗尾续貂。因此电影没有很好,也没有很不好,就是一般,可是俞飞鸿不应该是一般的。哪有大龄单身(假)文艺女青年不喜欢俞飞鸿的?为什么喜欢俞飞鸿?因为女人们或许永远都不能成为林青霞和张曼玉,因为没有那个颜和命,但是如果你愿意,那么可以活成俞飞鸿。其实俞飞鸿并不高冷,她只是带着一种性冷淡风,倔强而通透。从她身上很多女人会明白:快乐是你自己觉得自己快乐,与他人无关,与金钱无关,与爱情无关,与任何除你之外的事情都无关。多年以来俞飞鸿身上只有四种颜色:黑、白、灰、红。最惊艳的是她客串的两场戏,一场是《爱出色》中一条小黑裙和陈冲短且平静的对话。另一场是《过年好》里黑大衣红围巾夹着烟问闫妮要钱时说:“我是专栏作家,不是网络作家。”真的很飒。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她身上岁月忽然有情。还有《太平轮》里的顾太太,戏很少,却像为她量身定制的。内心欲海翻涛,表面克制隐忍。要说最喜欢,还是《千年敬祈》里的Yilan,她自己也说Yilan最像她本人,寡淡中让人过目不忘的美。《在乎你》并没有把俞飞鸿演的这个女人琢磨透。人生就是不停选择,在选择中获得和失去。选择了自由,失去了家庭;选择了才华,失去了爱情;选择了独立,失去了牵绊;选择了失去,失去了经历。但是相信袁元的妈妈一定和她说过:when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你一定会后悔,后悔你失去的,因为你获得的,并不是你想象的。女人怎能坚硬如斯?电影或许给了袁元一个选择的机会,电影开头她从洗手间出来,拿着验孕棒一样的东西,想来是她怀了雷明的孩子吧。就是因为这样,她才对放弃的女儿充满更清晰的愧疚。如果是这样,那电影还值多一星。亦舒在她的短篇里表达流产一次再不配做母亲,但是依然希望人生不必如此苛刻。P. S,从日本回来半年后我们复合,两年后再分手,又赶上我去日本,发现三十三间堂离原来的民宿并不远。而我为什么喜欢gin and tonic,只有我自己知道。关于选择的结果至于给两星是不是太苛刻,也不是没纠结。但是回头再看看La La Land,我觉得如果它值4星,那么《在乎你》是两星定位没有什么不妥。La La Land这种电影,你说它好也好,坏也罢,你有没有因为某个场景忽然想起某个人?你有没有坐在影院里不住哭泣?你有没有想过进到电影里告诉女主她会失去什么的冲动?我有。最后一段突然出现的,最一开始看起来突兀,然后催人泪下的,并不存在的录像带,用一种特别粗暴的手段告诉了女主她失去了什么,可是电影也交代得非常清楚,她现实中获得了什么。告诉观众你们不必痛惜,让她再选一次,结果不会变的,让你们每个人再选一次,结果也不会变的。La La Land和《在乎你》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用了大片笔墨渲染了年轻时爱情的美好,而《在乎你》只想让观众体会堕胎的痛苦,这个目的通过在日本短短的男女主共处是达不到的,只能显得女主矫情,不懂得珍惜获得的,总想着失去的。另外对于年轻时的富哉和袁元的感情描述太零碎,更像告诉观众恋爱、结婚、怀孕是个错误,既然是个错误,纠正了错误的女主又何必这么纠结呢?电影想传达的情感,我懂了,但是没有体会。最后,《我只在乎你》这首歌真的和电影没有半点关系啊。电影可以叫《在乎你》并且和《我只在乎你》没有半点关系,何必硬拗呢?关于男人宽容不等于男人窝囊这个社会对女人和男人一样苛刻,女性从19世纪末开始找寻自己,到现在都处于觉醒阶段,变得更迷茫更复杂更艰难。在这个过程中,男人们的日子似乎也不好过。明明在社会中处于强势地位,却又不敢承认这种强势。敏感一些会被说成小心眼儿,自由一些就是不负责任,踏实的没情趣,有情趣的一定花,结了婚就油腻,不结婚就是妈宝,比女方强大是大男子主义直男癌,比女方稍内敛就不配活着了,要活得精致还不能娘,有男子汉气概还得兼具绅士风度,加上科学知识普及了之后生男生女生或不生都是男的背锅。小时候我特郁闷为什么我不是个男生,这样就可以不来大姨妈,轻松跑完1000米,长大了我觉得当个女的真他妈好。这部电影也是,只问看到这篇影评的男生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前妻年轻的时候为了自己自私的理想,选择抛弃你,不告而别,并且剥夺了你这一生有可能是唯一的一次做父亲的机会,多年后再见,你会原谅她,拥抱她,甚至依旧爱她吗?诚然人是贱的,但是也有底线。这部电影如果让富哉从始至终都选择不原谅袁元,而袁元人这种情况依然最终选择让往事过去,原谅自己,接受事实,那么这电影可以多得两星。为了烘托富哉的宽容大度和人性中并不存在的伟大,让男人如此“窝囊得”原谅,实在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