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冯太后-第06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历史 / 战争 / 古装地区:大陆年份:2006

导演:卫翰韬 / 张国庆

演员:薛中锐 / 陆剑民 / 李光洁 / 张颂文 / 沈傲君 / 陈之辉 / 王有官 / 沈保平 / 吴倩莲 / 臧金生 / 陈小艺 / 洪雁 / 张铁林 / 王庆祥 / 刘长纯

故事精髓

该剧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政绩卓著的女改革家——北魏冯太后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北魏王朝正值太武帝当政。太平真君十年,太武帝颁诏,命大将军冯邈带兵征讨柔然。大臣乙浑以冯邈是降将为由极力反对,左昭仪冯姑出面力挺大将军冯邈,太武帝最终决定仍由冯邈带兵出征。冯邈战败投降,大为震怒的太武帝派乙浑诛杀冯家老小,冯姑的哥哥冯朗也被赐死,冯朗的儿子冯熙因为逃到羌族部落,性命得以保全。冯朗的女儿冯淑仪几经波折,最终以戴罪之身进入皇宫做了一个小奴婢。
少年冯淑仪聪慧机敏,后来成为了少年皇子拓跋浚的伴读。公元452年,年仅13岁的拓跋浚称帝,成为历史上的文成帝。冯淑仪被选为贵人,并最终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柔然进犯北魏,文成帝提出比武选将,冯皇后借机召回躲藏在羌族部落的哥哥冯熙。在比武大会上,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和冯熙脱颖而出,最终冯熙被任命为先锋,他率部与柔然军队交战,大获全胜,冯家兄妹终于洗刷掉了冯家的耻辱。文成帝打算兴建云岗石窟,得到冯皇后支持的昙曜最终领命开凿佛窟。
文成帝驾崩,火祭之时,冯皇后纵身火海,幸被侍官李弈救出。在众臣的帮助下,冯太后一举铲除了阴谋篡权的乙浑。少年献文帝继位后,冯皇后被尊为冯太后,首次临朝称制。献文帝长大成人,冯太后还政于朝,开始全心教导太子拓跋宏。公元471年,5岁的孝文帝拓跋宏登基,公元476年,冯太后二次临朝称制。冯太后是一位开明的政治家,她鼓励孝文帝矢志改革,富国强兵。在冯皇后的引导和全力支持下,孝文帝颁布实施了《三长制》和《均田制》。在这些改革措施的激励下,北魏王朝国力日渐强大,经济和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

网友热议

  • 来自网友【三十几老人】的评论高中时候看的 还是很不错
  • 来自网友【八厂兄】的评论这部电视剧是大陆拍摄的吧,可是貌似很少播出过,甚至网上流传的很多都是日文版的,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啊。不长的42集中包含了历史、宫斗、改革等诸多内容,又有对儒学和佛教的阐释,对于南北朝时期的胡汉矛盾也有着深刻的表现,加之古典风格的背景音乐,可以说这是一部很经典的作品,然而却很少为人所知。      可以将之与比较接近的一部电视剧《胡笳汉月》作比较,当然,《胡笳汉月》被剪成六部支离破碎的电影,难以观其全貌,但是总体上看一看还是可以的。两部电视剧相比较,历史背景都是北魏太武帝到孝文帝这段时间,都有突出表现胡汉之间的矛盾及对立,但侧重点却略有不同:《胡》的线索正如剧名,表现的是汉化的历程;而《北魏冯太后》则是两重线索,一者为改革,另一者为佛教由太武灭佛的衰败走向兴盛的过程。个人认为在这一点上《北魏冯太后》优于《胡笳汉月》,毕竟我们所知道的冯太后是以改革家闻名于世的,另外由抑佛到兴佛的过程也是北魏历史上很重要的一点;而《胡笳汉月》剧中从拓跋焘到冯太后再到孝文帝,一郁闷就自己吹个胡笳,个人感觉看着挺蛋疼的。关于两剧对北魏一些特色制度的表现来讲,“子贵母死”制度二者都有很深刻的表现,基本持平,但铸金人立后制度《胡笳汉月》根本没提,冯氏是被拓跋焘钦定硬点的,而《北魏冯太后》中对铸金人立后制度的表现丝毫不差于子贵母死制度,在这一点上又是《北魏冯太后》占优。      对于人物的设定方面,个人认为总体来讲也是《北魏冯太后》占优,尤其是就女主角冯太后来讲《胡笳汉月》完败。别的不说,先说名字(冯太后名字在史料中未提及,所以两剧基本就是编剧编的了),《北》剧中叫“淑仪”,就显得很有文化,毕竟是北燕王族之后,而《胡》剧中叫“桂儿”,显得太土。另外,《北》剧表现的是冯太后由戴罪之人一步步成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历程,更加符合历史,体现了自我奋斗与历史形成的完美结合;而《胡》剧中则直接是富家小姐出身,却被姑姑冯昭仪钦点入宫(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被钦定为皇孙妃是太武帝做的,冯昭仪可什么都没干),富家小姐入宫却不是皇帝的妃子还整天无所事事,有这样的事吗,完全不按照基本法来啊。      《北》剧中,冯氏与文成帝是真心相爱,常太后的言传身教也对冯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胡》剧的六部电影中把这两个人直接给忽略了,估计即使是完整版电视剧这两个人也不会很重要,这就很尴尬了。另外《胡》剧中李奕的人设就更不忍吐槽了,居然还是青梅竹马,身为太后的冯氏只是和李奕怀念旧情,再没找过别的男宠,囧;相比之下《北》剧就更显真实,深爱的老公死了,想跳入火堆追随而去,结果被李奕救下,加之李奕为她做的很多的事,精神空虚、孤独的冯太后就爱上或者说是依恋上了李奕,后来李奕被杀后又同样看上李冲,但为了改革大业压制了自身的儿女私情,虽然也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历史上冯太后男宠貌似不少),但考虑到突出女主角的光辉伟岸,也是比较合理的。      当然,《胡笳汉月》其实也是很好的,只是相比《北魏冯太后》这种戏说更加戏说了而已,而且就景穆帝拓跋晃和献文帝拓跋弘这两个人物及相关方面,《胡》剧是完胜《北》剧的。《北魏冯太后》将拓跋晃刻画成了心狠手辣的人,甚至和宗爱勾结(历史上两人是势不两立的吧),反而将拓跋弘刻画成了胆小怕事的人,个人认为将两个调换一下正好。可能处于塑造反派人物的原因,两部剧都把拓跋子推辈分抬高(实际上拓跋子推为拓跋晃之子,而两剧中在太武帝朝中拓跋子推都比拓跋晃显得大)。《北》剧最不忍吐槽的就是拓跋浚与拓跋晃争储君,拜托,拓跋晃是拓跋浚他爹好不?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情节是太武帝给拓跋浚封王,然后拓跋晃生气了,认为自己太子地位快不保,拜托那是你儿子好不?难道是剧情中设计的拓跋浚不是拓跋晃儿子?但是你也没另说啊,而且这种正剧不应该篡改这种关系吧。还有拓跋晃见常乳母时显得毕恭毕敬,一个堂堂太子对儿子的乳母得这样?      再吐槽一点,除了提高拓跋子推辈分外,为了树立正面人物,《胡》剧提高了拓跋澄的辈分,《北》剧提高了拓跋禧的辈分。对于其他人物的设计两部剧虽有不同但也都各有特色,平定乙浑之乱上,《胡》剧是成竹在胸,《北》剧是惊心动魄;对于拓跋丕,《胡》剧老成持重,《北》剧圆滑狡诈却是非分明;对于高允大人,《北》剧表现的是鞠躬尽瘁两袖清风,而《胡》剧造型却像太上老君,而且崔浩死后貌似江强成了汉臣的中心,而且很多主意都是江强出的,剧本有意淡化高允;还有源贺,《北》剧称的是鲜卑名“贺洛拔”(话说我是看到大旗上写的“源”才反映出是源贺),不过却显得真实,而且自始至终是忠于朝廷的忠臣名将,《胡》剧中同僚直接叫他“老源”,感觉很蛋疼,而且好像还成了反派人物,不懂;还有宗爱,《北》剧中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宦官,更是一个极有城府,又很会做人,善于搞长远投资的政客,这才符合他杀两个皇帝搞死一个太子这样几乎是史上最牛太监的身份,《胡》剧中宗爱表现的也非常好,但显得不是一个政客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小人,而且我一看郭冬临就想笑。      在称呼方面,个人认为《北魏冯太后》也是略胜一筹,比如私下场合都称“莫贺”、“阿姆敦”、“太伊姆”这种明显是胡人的称呼,而不像《胡》剧中孝文帝直接称冯太后“奶奶”。另外,就孝文帝改革前胡姓未简化这一点来说,《北》剧也做得很好,称呼都是“乙弗步浑”、“步陆孤依丽”、“丘穆陵泰”这样的鲜卑姓名,而《胡》剧中使用的一律都是“乙浑”、“陆丽”、“穆泰”这样的简化的汉姓名。背景音乐方面两者都很用心,尤其片尾曲《红烛光》、《来世相约》都是紧扣剧中的冯太后而作的,都很好听很经典,只是很少人听过,网上流传也很少。此外《北魏冯太后》剧中的黑夜场景都显得昏暗,只有微弱的烛光,不像很多蛋疼剧中的亮如白昼的黑夜,可见这方面也很用心。      《北魏冯太后》和《胡笳汉月》都是很优秀的表现北魏时期尤其是冯太后的影视作品,然而不约而同地被封禁冷藏,使得活跃在荧幕之上的南北朝剧尽是《陆贞传奇》、《兰陵王》等胡编乱造之流。《琅琊榜》虽好,却是架空,而今《甄嬛传》、《武媚娘传奇》、《芈月传》等女性历史人物传记电视剧异彩纷呈,殊不知《北魏冯太后》比《甄嬛传》早五年,比《芈月传》早将近十年,而且不管是电视剧的精彩还是中心人物的作为,《北魏冯太后》都比《甄嬛传》、《芈月传》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我们仅提供视频和图片浏览服务,本站不负责存储,侵权请及时通知。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