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CLAY】的评论 回顾六季的内容,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天道与霸道之争,贯穿了整个庙堂篇,也贯穿了李星云整个思想成长的轨迹。天道与霸道:辩证统一性提及对于天道和霸道关系的理解,最简单的便是李星云和张子凡对于“如何让天下大同?”,给出的答案: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李嗣源要称帝的历史规律,但最后坐上帝位的却不能是他李嗣源(称这条道为“马道”还真不过分)。但我今天想要讨论的是另一个方面:对于李星云自己的理想信念来说,他又是怎么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呢?闲云野鹤,悬壶济世 VS 天下大同在第六季的第九集,李星云在幻境、现实和回忆的三重交织中,不断拷打着自己的内心:他自己最认可的道路到底是什么?是霸道,还是天道?我想,可能都不是。为什么?因为无论是天道还是霸道,都是服务于他“让天下大同”这个目标的,而李星云真正想要的,是这个目标吗?在李淳风发出疑问的一瞬间,对于李星云来说,就是被压制的本我重新浮现的时候。最初的理想重新在脑中浮现,那是他最亲近的人——阳叔子,一步步引导他找到的:“闲云野鹤,悬壶济世。”可以说,自从阳叔子身死,离开剑庐之后,李星云便被迫入世,一步步承担起了自己的身份角色所带来的责任和使命。他的血脉要求他承担复国的重任。而他后面的两位师傅:无论是“天道”代表的李淳风,还是“霸道”代表的的袁天罡,都是在以大唐国运为最终导向指导李星云走这二人认为正确的路。而这一走,便是五季。直到第六季,李星云才想起来自己最初的梦想。正应了慧觉大师那句话:“入世之人,注定寻无本心”。为什么李星云在认清自己的初心后,还要争取天下大同呢?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最流行的一种便是:“为了闲云野鹤悬壶济世,他只能先改变世界实现天下大同。”正如第五季与慧觉大师所说:“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一味的追求正义,反而会耗尽正义。可以说,因为他是主角,所以他一定能实现“改变天下”这第一步,从而再追寻自己的本心。但对于现实中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妥协主义”:我们可能永远停滞在第一步,而幻想中的“理想”永远不会到来,并将懊悔代入坟墓。然而,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可能我们会有全新的感受。抽象与具象一个人的理想,最核心的是抽象的表征,而非具体的表达方式。即,意义感是抽象的、普遍的,而事件是具体的,我们可以行很多不同的具体的事来贯彻这种抽象的意义。我们往往只注意到了李星云的“闲云野鹤”,却未曾注意到他的初心也有“悬壶济世”。“小医救人,大医济世”。可以说,将李星云的本心抽象出来,便是“为天下的百姓谋福祉”,不同的是,到底是以医者的形象来完成这件事,还是以一个参政者的形象完成这件事。试问,在天下大乱,贼子当道的朝代,是你行医救的人多,还是死于战乱的人多?从这个视角来看,李星云所做的选择并不冲突。他并不是妥协,而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得不承担身份带来的社会压力的情况下,他协助张子凡称帝,肃清朝野,结束战乱,做到了真正的济世。而真正从中得益的,仍是真切存在的天下的百姓。入世之人,寻无本心?何为入世?依据李星云的经历给“入世”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便是“回归自己的社会角色,接受自己的社会职责”。从这个定义来看,恐怕我们会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只有入世,才能寻得本心。为什么?“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卡尔·马克思 社会性,是人的必要属性。人不可能离开这个社会孤立的活着,那么,没有在足够的社会互动中建立的本心,还能称之为本心吗?缺乏与社会足够的互动,带来的只会是对自我认知的混乱,在逐渐长大、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产生深深的孤立感。从这个角度看,入世是必然的、必需的。我们需要在入世的过程中,找到“真实”的本心。李星云也只能在与社会交互的过程中,不断得将现实与“初心”结合,形成属于自己的、稳定的本心。他是无奈的,活在他人的阴影之下,成为他人证明自己的棋子,又因为自己的身世承担着远非平常的社会要求;但他也是幸运的,有挚友相伴,终得开悟,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结合,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身心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