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danmi】的评论花了一天时间看完《我们与恶的距离》,每集50min10集的体量,这个剧本一定是很多写故事的人梦寐以求的现实主义剧本,精彩、专业、老练,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无需依赖意外跟巧合,平稳地推进多线叙事,每个人物只用顺其自然地做出行动,情节就能靠人物关系的交织向前推进(点题英文名“the world between us”)。 新闻界的女主和律法界的男主甚至从头到尾没有见过面,又相交于剧里的其他角色,他们被“李晓明枪击案之后”&“思聪的患病”两条主线牵连,这些角色的主观能动性又影响着叙事的走向,编织起一张细密复杂的人物关系网。一系列精神病患相关的其他事件作为辅助,不断重申叙事的核心:社会该如何看待精神病?每个人对他们的态度,是衡量与“恶”的距离的尺度。 问题提向律法/媒体/医疗,细化到剧中新闻工作者、法扶律师、精神科医师等人物的不同反应中,有人丢掉理想,有人重拾初衷,有人明哲保身,有人赤子之心,在这些人物的变化中折叠进新闻伦理、司法公正、弱势关怀等诸多公共议题。 要写好一个故事,首先要写好“人”,“人”的变数,是感情。因此,叙事顺理成章地将公共议题引入家庭生活,或者说,公共生活对私人生活的介入和影响,本就是每个个体无法逃避的现实。一次枪击案不仅摧毁了以乔安为代表的受害者的家庭,也摧毁了加害者的家庭;患病的思聪、他的处境及其家庭承受的巨大压力,则在叩问公共社会的严苛与失责(新闻媒体的错误报道是激化他病情的开端)。这部剧最耀眼的一份人文关怀在于:痛苦与痛苦之间没有可比性。 其实我并不认为剧的最后有回答所谓的“真相”,加害者跟受害者之间也没有达成大团圆结局的和解,但我们是人,支撑着我们度过创伤的,是包容和理解,支撑着我们消弭怨恨的,是将心比心。 每集片头是早间新闻的报道跟群众评论,全剧最后一个镜头是律师跟医生的背影,二者一头一尾像是一份督促或者说希冀——你们是来让这个体制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