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纵横-第45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剧情 / 历史 / 古装地区:大陆年份:2013

导演:丁黑

演员:荆浩 / 贺云庆 / 孙强 / 李立群 / 张博 / 姚橹 / 郭家铭 / 王运生 / 田小冰 / 张璇 / 张振华 / 周波 / 袁菲 / 彭志东 / 周征波

故事精髓

东周列国,百年征伐,兼并挞伐,此消彼长。时至战国中期,七国并霸。曾经险遭灭国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下迅速崛起,成为西北旷原最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保守势力的逼迫下,年轻的秦惠文王嬴驷(富大龙 饰)被迫车裂商鞅,却也以消极的态度抑制保守一派。齐魏相王,雄心勃勃的秦惠文王在极其凶险的局势下登上国际舞台,同时铲除国内以甘龙为首的反对势力,为雄霸天下铺平了道路。国力衰退的魏惠王(李立群 饰)为遏制强邻的东进态势,任用苏秦的六国合纵之说以陷秦国于孤立。而秦国在不断蚕食周边之际,也启用张仪(喻恩泰 饰)提出连横的对策。豪杰贤士竞相登场,战国历史进入了最颠荡起伏的时代……
本片根据孙皓晖的同名历史小说的第二部改编。

网友热议

  • 来自网友【k】的评论随意说几句,不聊天下,只聊个体感谢李梦老师和喻恩泰老师,这部剧的张子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不仅喜欢他纵横捭阖的大才,更喜欢他的骄傲、自尊和善良一、张仪的骄傲 剧里的张仪是一个文弱书生,爱哭,但是非常非常骄傲。豆瓣剧友在给公孙衍的影评里面说张仪对嬴驷的忠诚和后世鼓推的忠诚不一样,这个真的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请看以下几个镜头: 张仪在酒肆与嬴驷论纵横,完了驷儿很开心,许以卿位,张仪还嫌官小,出言相讥——“河西寸土之地,秦君大方啊。”驷还有点吃惊地一抬头,好小子这么狂,嬴疾马上就帮秦说话,说张仪“省了进身之资,不如以河西之地作为见面礼。”这话情商很高……但不得不说……挺仗势欺人:你不看看你什么东西?本来就你这身无分文的,连见秦君的资格都没有。插个嘴,到了皇权高度集中的清朝,什么大臣都跪在地上自称奴才,好看吗?比起后世,战国真的是士人的舞台,本来就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这是它的魅力,也是这群人的魅力,嬴驷张仪公孙衍这几个,对“人”都很尊重。 张仪第一次议事,嬴疾肯定他的计策同时安抚公孙衍外加试探他(疾哥情商真的绝了):“先生真有把握?”张仪直接很拽地一抬头:“没把握。”——话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又不可能给你的成功以绝对保证,“没把握”的理直气壮正是有把握的体现。 韩国伐秦,张仪说真打起来还是头疼,嬴疾问:“相国是不想,还是不敢与韩国一战?”嬴疾没错,这个时候他要确定相国的态度,但是这话冒犯到他了。张仪直接就撂狠话了: “说实话五国攻秦时,我也没想明白,秦之所谓东出连横意欲何为啊?存国?强国?如今看来都不在话下,但若仅仅如此,张仪便已然再无助秦之策了。” 他没有正面回答嬴疾的问题,却当着驷儿的面摆明了态度——不敢?你是觉得我没胆量吗?五国伐秦我都没怕,我会怕一个韩国?不想?你是质疑我的能力吗?那我告诉你,存秦强秦我都不放在眼里,不想谋天下,你们也用不着招我。张仪在委婉地强调他和秦统治阶级的关系——不仅是你们选择了我,也是我选择了秦国。事秦不事秦,主动权在我。 张仪和嬴驷在社会地位上是不平等的,张仪明面上也一直在死守“君君臣臣不可一时逾越”这条家训——这个是为了自保。从来都处于弱势,从不以弱者自居,从来都不卑不亢,这就是张仪自尊自强的体现。 张仪入秦在朝堂上被众嘲,他那次表现其实很好(比仗势欺人骂惠子那次还要好),秦臣确实刁难他了。他直接昂首阔步就走出去了,驷在后面笑着说:“咱们这位张先生,脾气还挺大。”张仪看着软萌,但他还真不软弱,是相当有脾气的一个人,很骄傲。再说一遍,驷拜他为卿,他嫌官小。 二、张仪的自尊心与他尊心 我个人觉得这是张仪最可爱的地方,而且这点跟苏萱是一致的。在剧中展示的人物纵向关系中,仪萱的自尊和他尊特别特别明显。 张仪结识昭文君,对方厚礼相赠,张仪说一金作为盘缠足矣,坚决不肯多要,收剑不多收钱。身无分文还背了一个窃玉的骂名、穷困潦倒之时,面对慷慨解囊的知己,态度是感激且不卑不亢的。包括他后来面对嬴驷,朝堂之上,众人讥笑非难,态度亦是不卑不亢的。“做买卖得有好脾气”,不计较是我对你的礼貌,“不是为了斗嘴来秦”是我对自己的尊重——你给我好好讲话,别扯那些有的没的。 张仪落魄的时候,赊账还在那里油嘴滑舌,苏萱对他还是很礼貌,他跟伙计打架她还给他擦眼泪,她甚至担心张仪因为闯入晋咸居惹上麻烦。后来张仪得势了,伙计扑通给跪下了,苏萱骂他没骨气。她从头到尾都在跟张仪强调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国家大事你说了算,萱苏客栈我的地盘我说了算”“你是君王的相国,不是我的大人”“相国可知苏萱要找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你是相国也是我的相公”“天下大事,夫人的事比天大”。甘茂入秦同样潦倒,他一开始想讹她,当官以后拿来很多钱作为感谢,苏萱坚决不收,只要自己应得的那份:“先生得势之后没变脸,我看先生不像小人。”伙计直接把钱拿过去了。 这一点苏萱跟她伙计挺不一样。张仪很喜欢装模作样地耍官威,他当相国以后跑去苏萱那里显摆,还特意带了一队人。但无论对苏萱还是漪蔚,他从来没耍成功过,人家根本不怕他,他们都知道他实际上根本没有官架子就是在装,乐。 仪萱爱的应该是彼此的自尊和他尊。苏萱不趋炎附势,张仪也不嫌贫爱富。八子两次想见芈琰,苏萱都帮着,她觉得张仪不让她们母子相见、嬴驷送妻儿去燕国是非常狠心的,是非对错她有自己的判断。作为相国的张仪可能是苏萱谈不上喜欢的,但是姬狐不一样,她跟张仪表白的时候张仪对她说: “我记得,公主曾言,与张仪同生死。” 姬狐:“是与相国。” 张仪:“有何区别?” 姬狐:“没有。” 顺便说一下张仪和姬狐的感情戏,姬狐对他的态度跟她哥是完全一致的:欣赏君之才却无用君之地,痛心我的王室衰微却也愿意去成就你的功业,即使你效忠的国家在伤害我的王室。真是可惜啊,要是能把姬狐和昭文君合成一个人来写,那我会觉得很爽,这个角色应该很立体很有趣——翩翩君子温谦如玉外加绿林英雄(雌)侠肝义胆,上斥诸侯割据与流寇占山劫道无异,下惜贫寒士人报国无门虚度韶华。可惜历史条件实在不答应。 为国家舍生忘死的张仪会让姬狐动心,未必让苏萱喜欢。她不肯接受为相的张仪,别人觉得反常——人家堂堂相国,你一介布衣,为什么不答应?但是苏萱觉得自己与张仪追求不同,她更看重一餐一饮,脚踏实地,所以她一开始选择拒绝。 纵横作为一部历史剧能拍出男女平等意识我真的很佩服。女性角色都特别好。它甚至拍了称呼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如下 张仪第一次见苏萱:“请问是老板娘吗?” 苏萱(白眼):“没有老板,哪来她的娘?” 张仪马上就听进去了,他碰到姬狐的时候就会了:“姑娘绿林英雄……不!英雌!” 仪萱都很善良,他们的善良是一种孩子性的善良,不是“符合世俗的道德标准”。他们的怜人之情是横向的善意,和君王爱护百姓不一样。仪萱都在尽力让自己拥有横向的人际关系。临下骄者,事上必谄。苏萱不会欺凌付不起酒钱的混混也不会逢迎位高权重的相国,她默认所有人是平等的,秦王来了她照样怼他。张仪在为了国事装病在家的同时还一瘸一拐偷偷跑出去替自己夫人招生意,对张仪而言,国事排在家事前,但是他很重感情。苏萱假婚以后,张仪还照顾她伙计,不让他上战场,帮他带东西。伙计常遭鄙夷,但自己渴望被尊重,希望自身价值得到认可。仪萱真的是带着善意和尊重对待每一个人。 张仪结婚以后给萱苏客栈改名为“有凤来仪”。这个名字可爱死我算了。出处是《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孔子后人孔传备注:“仪,有容仪。备乐九奏而致凤凰,则余鸟兽不待九而率舞。”《史记.夏本纪》:“《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可以解释为他在说妻子是凤凰,到我这儿来了;或者是讨个吉利,天下太平和乐(???)。可能二者兼有。仪萱的感情不像王八夫妇性张力那么强,有爱无性,侧重人性中单纯美好的那一面。 三、张仪的道德感与他的面具 公孙衍和张仪这两个人,剧里剧外都并排挨骂挨夸。他们两个都有悲悯情怀,犀首就不用说了,合纵的时候别人经常明里暗里骂他:“死伤那么多将士,公孙衍毫不心疼。”衍每天都因为合纵被自己的良心折磨死,一下心疼死去的平民,一下又自我怀疑这么对待秦国是不是太过分了。张仪连横把六国得罪个精光还不讨好国内武将,里外不是人。田婴说:“秦国都是被那个张仪害的。”关内侯说:“身为重臣,不能分忧反倒添乱。”好在嬴驷会护着他,感情上还会不停地安慰他——相国真是奇才啊相国为我大秦鞠躬尽瘁张子真国士也,既肯定他的道德也肯定他的能力与价值。纵横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互相拆台搞破坏,一边又惺惺相惜。公孙衍坑过张仪也保护过他,张仪保护过陈轸后来又坑了他,这两个人真的是啊……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衍仪的悲悯情怀无地域局限性。犀首事魏惜韩卒——庸王误国生灵涂炭。张仪事秦怜楚人——骗起楚王来毫无愧悔之心,但是在秦人和秦王都因为他要交割汉中给楚国而迁怒于他的时候,他黯然地来了一句:“秦楚之战始于斯,两国皆有数十万将士殒命。”他们两个对国家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只不过张仪的责任心得到现实的肯定,而犀首被否定,当然我们看客不能唯结果论。 张仪要用“势利之徒”的迷彩来保护自己,同时又非常自傲,他很在意“名士”这个头衔,有人觉得“名士”这层壳是他自珍的敝帚,但也有人会连皮带骨地欣赏他。衍仪都是重情重义的人,他们的感情在受到伤害的时候,衍会怒吼,会拔剑,会摔书,也会一言不发默默忍受;张仪会哭,会流泪,会发牢骚,会一边悲伤一边强迫自己做出理性的选择。传统一点的人可能会说:动不动就哭,算什么男人?哭能解决问题吗?这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张仪不软弱,身无分文还敢说要孤身闯秦宫,四处碰壁也没有放弃希望,会乐观地寻找自己的买家。眼泪还真不是弱者的体现(驷,你说是吧?),可以流泪,可以犯错,可以爬行,但他不会被打倒。 张仪的那点自怜自恋和漪蔚是一致的,漪蔚腰缠万贯却为他的鱼贩出身感到自卑,张仪走到哪里都强调他自己是名士,但人家犀首就不这样。他俩都是生意人,漪蔚是真正的逐利者,张仪买国卖国,虽然标榜自己是“势利之徒”,但是驷一死他还是犹犹豫豫地要留在秦国舍不得走……漪蔚重利,他是真正的商人,张仪却沉迷于他纵横捭阖的那点快意,他面对漪蔚的各种珍宝只会淡淡一笑——那不是属于我的东西。漪蔚注定要盈,张仪注定要亏,但明面上都会惹来诟病。 张仪看起来是有很多毛病的,我可以说他好吃懒做,油腔滑调,优柔寡断,自怜自恋,执迷不悟。但是,这个人不完美却很完整。在自尊他尊、责任心、善心的加持下,他的不足之处不让人厌恶。换个角度,好哭也可以说成是真性情,畏死但不懦弱,通达而不圆滑,幽默而不轻佻,是个人主义而非利己主义,我愿称之为“缺陷美”。 正如张仪母亲去世、他扶棺时响起的音乐一般: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另外,张仪暮年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还痴痴地念着他的“指点江山之梦”和他锦衣狐裘的君王驷儿,送他一句诗: 粉蝶飞迷千里路,落花飘下一声钟。
我们仅提供视频和图片浏览服务,本站不负责存储,侵权请及时通知。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