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女郎-第05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剧情 / 喜剧 / 爱情地区:大陆年份:2003

导演:朱翊

演员:陆毅 / 朱桢 / 蔡淑臻 / 王景春 / 陈好 / 张世 / 薛佳凝 / 吴文伦 / 胡兵 / 张恒 / 张引棣 / 姚安濂 / 永井大 / 李传缨 / 黄浩

故事精髓

这天,幼儿园老师“结婚狂”(刘若英 饰)终于如愿以偿踏上了婚礼的红地毯,岂料在这关键时刻,新郎大宝竟然负债潜逃了!大宝的离开,不仅使“结婚狂”的结婚梦想化为泡影、没脸回家见父母,而且他还提走了正在举行的“婚纱时尚展”的所有赞助,这使得负责这个计划的策划人“男人婆”(张延 饰)成了众矢之的,背上了巨额债务,好友“万人迷”(陈好 饰)为了帮朋友也卷入了这场风波。同时,神秘的年轻美女“天真妹”(薛佳凝 饰)也加入到了她们的圈子。四个女孩在这场债务纠纷中不得安宁。
此时,地产经理“恭喜”乘机英雄救美,将一套卖不出去的别墅借给四人去那避风头。于是,四个女孩就在那里安了家,并由此开始上演了一幕幕关于友情、爱情和事业的生活剧。

网友热议

  • 来自网友【yisar】的评论当下大火、刚播完大结局的网剧《梦华录》,故事情节可以说是girls help girls的理想化呈现。近年来,讲述女性互助情谊的电视剧收获了大量热度和好评,比如《欢乐颂》《三十而已》等。殊不知,早在20年前就已有源头之作出现——漫改剧《粉红女郎》。今年适逢其开播20周年,也引发了一波回忆杀和怀旧之情。为何时隔多年,人们依旧怀念它?时代的涩女郎开国内女性群像剧先河电视剧《粉红女郎》的原著作品是由朱德庸创作的漫画《涩女郎》。这部画作于1992年在中国台湾发售,并创造了3年70万册的出版奇迹。1998年,《涩女郎》进入大陆市场。《涩女郎》的《开场白》中写道:“有四个女郎,住一幢公寓。一个要爱情不要婚姻,一个要工作不要爱情,一个是什么男人都想要嫁,一个什么是男人都想不通。她们,是这个时代的涩女郎。”朱德庸曾说:“《涩女郎》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当初创作的意图是希望女人要学会面对自己,不要被压抑在传统中,应该形成真正的自我认知。”当年,漫画《涩女郎》横空出世,除猎奇的新鲜感外,更有分别贴着“结婚狂”“万人迷”“男人婆”和“哈妹”标签的4位新女性给予我们的清醒、感动和共鸣。这可能就是《涩女郎》历久弥新的原因,它提供的不是盖棺定论的故事,而是主角身上鲜活的、生生不息的“女子力”。她们在自己的欲望和桎梏里或孤芳自赏无人解语,或四处碰壁受人嘲笑,但至少她们都在彼此的陪伴下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你我。漫画的高人气使其进入了影视化改编阶段。2002年,电视剧《粉红女郎》在中国台湾播出,立刻刷新了历史收视率,创下一天重播3次的纪录,成为当时的“剧王”。2003年,《粉红女郎》在大陆开播,首播于上海电视剧频道。很快,这部在当时显得特别时髦又有突破意义的电视剧在各大卫视反复重播,引发轰动效应,创下了当年国产电视剧最高收视率纪录。《粉红女郎》开拍后,朱德庸与太太特地去剧组提出了很多指导性建议。但《粉红女郎》爆火之后,他却拒绝任何媒体的采访,对外宣称:“电视剧是电视剧,漫画是漫画,两者是不同的作品。我还是专心画我的漫画好了。”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旁观主义者,电视剧是借助了《涩女郎》的品牌进行再创作,希望创作者能放开手脚。事实上,电视剧《粉红女郎》与漫画《涩女郎》的确有较大差别,几乎算得上是“魔改”。《涩女郎》是系列漫画,只设定了几个典型人物,故事情节是没有连续时间线的;《粉红女郎》对此进行改编,用一条合理的故事线将4位女主角串联了起来。《粉红女郎》用轻喜剧的风格消解了漫画情节的夸张感,因此尽管与原作风格相差较大,仍然在当时掀起了广泛讨论。这部火遍大江南北的爆款剧,开国内女性群像剧的先河。这种定义或许带着时代滤镜,但《粉红女郎》的确走在了时代前列。在那个年代,作为一部罕见的漫改剧,《粉红女郎》采用了很多跳脱时代背景的手法去讲故事,为荧屏吹来一股清新的风。段子式的多格漫画落实到影像语言里,成为此前鲜少采取的一种制剧策略。表面上看是采用了一种既讨巧又可实施的碎片叙事手法,实则不然。作为一部群像剧,剧里的每个人物及其行动线既要相对独立、完整,又要彼此紧密关联。毫不夸张地说,剧中对人物的设定和对剧情的推进,规整而富有逻辑,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有着不易超越的难度。它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一扇大门,到处都是稀奇古怪的想法和意想不到的故事。然而,观众竟对这样一个个简单却高亮的小故事给予高度评价。此外,每集不到一分钟的漫画小剧场是很多观众的快乐源泉——是的,如今已成为网剧标配的小剧场模式,《粉红女郎》20年前就用过了。“行走的情感百科”贡献金句映射现实电视剧《粉红女郎》采用极度贴近原作的人物设计,几乎每个人物都与漫画中的一样。例如,剧中的4位女主角就沿用了漫画中的人设:“结婚狂”“万人迷”“男人婆”和“哈妹”。现在看来涉嫌刻板印象和标签化的人物设定,当时却是石破天惊。因为它塑造了一批拥有独立人格、在两性关系上自有主见的女性,可算是国产电视剧里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作。“结婚狂”方小萍,见到任何一个男性都试图将其发展成结婚对象,自卑而善良;“万人迷”万玲,美艳不可方物,看似是“拜金女”,其实对爱情有思考、有见解,也有明确的目标;“男人婆”何茹男做事果断利落,为人仗义,有事业心,也有能力,在工作狂的表象下暗藏着外来妹想要在大城市寻求立足之地的决心;人小鬼大的“哈妹”则是剧中一抹灵动的色彩,她大大咧咧、爱笑爱闹,享受人生、享受青春。这部剧不仅将“结婚狂”“万人迷”“男人婆”“哈妹”等经典影视形象带到了观众面前,也将刘若英、陈好、张延、薛佳凝等女演员推上了人气高峰。剧里戏份最重的角色要数“结婚狂”——由刘若英饰演的幼儿园教师方小萍。“结婚狂”作为剧中的第一视角,构成了群像叙事的落点。故事从她的婚礼开始,4位女主角也是因为这场新郎逃跑的婚礼而机缘巧合地住进了上海一个烂尾小区的大别墅,开始了同居生活。正因为新郎的落跑和抛弃,才让方小萍从此成为“结婚狂”。当时愿意以龅牙扮相出演丑角的刘若英,在演艺事业上可谓实现了很大的突破。她凭借这部作品走红荧屏,2003年荣获中国电视剧双十佳最佳女主角;她演唱的片尾曲《一辈子的孤单》也红遍了大街小巷。虽然女一号是“结婚狂”,但人气第一要数“万人迷”。其扮演者陈好凭借这个角色成为多年来中国观众心中唯一的“万人迷”,且于2004年获得了中国大众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女演员这一“视后”荣誉。或许正因为陈好“万人迷”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当她饰演2003年张纪中版《天龙八部》中的阿紫时,还引发过争议。因为观众觉得她太美艳,不符合阿紫的形象,认为乔峰很难把她当成一个不懂事的少女,倒是容易产生男女之情……“万人迷”风情万种,性感妩媚却非风尘俗艳,游走在男人之间,对朋友也十分仗义。面对渣男,她更是清醒无比,懂得什么时候该把握,什么时候该放弃,活得十分洒脱。在剧中,她的身份是化妆品专柜“柜姐”。她在人设上的女性意味最浓,自我意识却最为先锋,被称为“行走的情感百科”,贡献了最多的金句。“男人谈十次恋爱,就被认为是情场高手;女人谈十次恋爱,就被称作是狐狸精。这也太不公平了吧?观念上应该改一改。”“成功的单身女郎是永远不需要男人,可是身边却永远不缺男人。”“先天的美让人嫉妒,后天的美让人花钱。”“男人之所以不理会女人的头脑,是因为它被脸挡住了。”“当三角恋出现问题时,笨女人想办法解决女人,聪明女人想办法解决男人。”“爱情中谁屈居下风,完全看谁比较爱谁。”“爱情就是在赌谁先看走眼;婚姻则是在赌谁先会走人。”“单身是糖,婚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逃过了婚姻,是要放鞭炮的。”……时隔多年回看这部剧,剧中台词依然经典,并具有映射现实的意味。“万人迷”对这些“人生宝典”不是天生就懂的,而是带着她的血泪教训,是吃过亏以后才领悟到的。她在剧中接受采访时坦承:“被男人骗多了,当然就有经验了。”正是在她的开导下,另外几位女主角在面对各自的生活问题时也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万人迷”对“结婚狂”的启迪,是女人对女人的引领,也是最为古早的“女人帮”模式。以至于在该剧播出多年后,《欢乐颂》《三十而已》《梦华录》的出现都没有那么让人拍案称奇,因为《粉红女郎》早已做到了。呈现的女性形象契合当下价值观朱德庸的漫画原作就以金句不断、看破都市男女情感著称,在改编成电视剧后注入了更多温情的叙事,而当时的一众主演也促成了这部经典的难以超越。当然,它能成为都市女性群像剧的经典之作,还在于观众从中看到了些许自己的影子。全剧对于反映时代的自觉性,是令人觉察人性之温存的重要基础。那些年,纯粹从女性视角建构并讲述都市女性生存状态的作品基本处于缺席状态。《粉红女郎》的成功,一来令人看到女性叙事在影视市场上的巨大潜力;二来令人意识到用积极的调子回应现代审美既是稀缺的,也是重要的。此后,国内市场仍有女性群像剧推出,比如2004年的《好想好想谈恋爱》。其被称为“中国版《欲望都市》”,4位女主角都是30多岁的未婚女性精英,其中只有1位渴望婚姻,其他3位一开始都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该剧对两性关系的探讨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与闺蜜喜欢上同一个对象、异地恋、办公室恋情都有所涉及,还有婚外恋、潜规则、窥视癖等,尺度之大,现在的影视剧难以望其项背。再往后,2016年《欢乐颂》的出现为都市女性群像剧打开了新天地,5位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女性居住在同一层公寓,故事涉及她们的家庭、事业、爱情、友情,基本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融入了诸多社会议题,包括重男轻女、原生家庭、“拜金女”、买房压力等。可以说,在女性题材之上,《欢乐颂》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性。经典作品都是时间筛选出来的。时隔20年,《粉红女郎》仍被观众念念不忘,至今在豆瓣和B站上热度不减,证明了一部经典电视剧可以拥有的生命力。这部当年因大胆语录而引发不少争议的电视剧,在时间的历练中印证了其引领时代的婚恋观。4位女性的成长化作故事中隐含的价值观,强调女性自强独立,不应过分依赖虚幻的爱情和婚姻,而是要在两性关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粉红女郎》所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和社会热点,现在看来仍然不过时,甚至更加契合当下的价值观。早些年,王子爱上灰姑娘、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一类的电视剧大行其道,但那种脱离现实的剧情实在有辱观众智商。后来,宫斗戏又层出不穷。明明大清已经亡了,在荧屏上却时常见到清宫戏,内容通常是一堆女人无尊严、无底线地讨好一个高高在上的男人,以及围着这个薄情寡义的男人要死要活。雌竞之惨烈,经常让女性观众感慨自己在宫斗戏里活不过两集。再后来,《欢乐颂》《我的前半生》开始在女性的事业和友情上施展笔墨,可是仍逃不开强大男性在女性背后支持、帮助的套路。此外,还有太多打着大女主旗号,却让女性借男人上位的影视剧物化了女性。这两年,《三十而已》《梦华录》等新剧则声讨渣男,强调女性互帮互助、自立自强。即使有感情线,男女双方也不是一见倾心、生死相许,而是在你来我往中互相欣赏、互生情愫。看两个棋逢对手的人斗智斗勇是一种乐趣,比看实力悬殊、单方面拯救的感情戏有意思多了。与其说它们是在讨好女性观众,不如说它们是在反映时代变化和女性意识的崛起。审视女性看待世界的方式,女性怎么生活,女性怎么面对各种困境,乃至更多地体现平权意识,都是当下影视剧应该努力的方向。当然,要“讨好”的并不仅仅是女性观众,而是要弄清楚,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于怎样的内容会产生怎样的情绪,如此方能与时俱进,让文艺作品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我们仅提供视频和图片浏览服务,本站不负责存储,侵权请及时通知。网站地图